2014年5月27日星期二

龍魚快養和慢養的不同魅力

龍魚快養和慢養的不同魅力

龍魚快養和慢養的不同魅力


    

  快養:

  1、選型:相信體驗一隻70公分以上的紅龍暢遊在水族箱裡的感覺,是每個龍魚愛好者都渴望的。除去自身遺傳基因的問題,在飼養的細節上做足工作,才能使得你的理想得以實現。傳統的鈍頭型的紅龍目前已經不多見,在久負盛名的銘龍代表中以紅外線的F2為代表,這種傳統的血紅龍身形在水中遊弋如同潛水艇版威武氣勢。但就目前的流向趨勢而言翹頭寬身大後三鰭似乎受到更多的紅龍迷的喜愛。傳統的銘龍似乎是以洛賓的李美特為代表。那麼根據自己的喜好在15公分左右的幼龍裡面選擇自己喜歡的個體作為培養對象。

  在選擇快養的個體上,不要選擇中龍作為培養對象。大多數亞成龍在水族專賣店或多或少會控制生長,滿足提早發色的需要。因此體長15厘米左右,背鰭和臀鰭上黑影線比較分明,相互對稱,四排的底垢尚未褪盡,一般也就是5-6月的年齡,是最佳的年齡段。有些個體,後背明顯隆起,有些許福龍的感覺,是候選體形培養的優秀個體。當然在鱗框亮度和各鰭搭配的比例上要適中,做到兼顧整體美感,幼龍挑選是門高深的學問,多學多練才是上策,沒有捷徑。未來具有優秀的發色和完美的體形完全是兩碼事。

  2、塑形:快養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往往認為隻要大量足額投喂,就能滿足快速生長。殊不知龍魚飼養是一項兼顧飼養技巧、營養知識、水質知識甚至龍魚心理學知識的系統工程。在龍魚的不同生長階段都需要不同的飼養技巧和策略。對於喜歡快養的人來說,往往更註重龍魚氣勢的培養。這種飼養手法相對慢養更粗曠一些,隻要你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理想的水質條件,較大的沖浪水流,適度的高溫,以及豐富的營養,選擇有利於成長的食物,比如魚蝦,泥鰍,青蛙。並且建立具有競爭機制的飼養環境,以及保持一定頻率的換水。來刺激新陳代謝,促進生長並且能夠忍受住長期慘淡的發色表現,培養一條霸王龍相對容易做到。但是你要明白霸氣和臃腫完全是兩個概念。稍微疏忽一些,往往就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標準。其實飼養過程中魚與熊掌很難兼得,快養稍微過度就會給人造成臃腫的感覺,因此即使再粗放的飼養手法,也應該有雕琢的一面。細微之處見真功。

  一般在30厘米以前的幼龍階段要足額投喂,打開胃口以後就為後期發展鑒定瞭基礎。要想讓一隻龍在這個階段長期保持良好的食欲是很容易做到的。保證其實現的條件就是老生常談的穩定環境和良好水質條件。在30厘米以後快養的人一般不註重發色,大多數龍在這個時期出現發色的情況,快養的龍由於快速生長的緣故,色素層明顯變薄。我主張即便是快養也應該適度,這個階段過度的投喂會造成肥龍。造成體形變形,完全失去美感,這是快養的失敗。在45公分以後,即使再提供大量的食物,龍魚的生長也明顯趨於遲緩,因此即便是采取快養的手法,過度的投喂在此階段也沒有意義。一般采取快養的龍飼養一年,年齡接近一歲半左右,能長到接近50厘米,已經是不錯的成績瞭。

  3、促進發色: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似乎快養發色慘淡是公認的。這種觀念也深深刻畫在我的腦海裡,我甚至一度認為快養的龍發色一定不會很優秀。這種觀念被臺灣龍友sgky2先生培養的VIP天皇巨星所改變瞭。看到他的龍碩大的軀體,鮮紅的體色,確實是快養的極品。那麼該如何促進快養的龍發色呢!首先需要有優秀的遺傳基因,這才是發色最根本的保證,至於食物增色,環境誘色隻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可以肯定的說,發色優秀的個體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你慧眼識寶,挑選到優秀的個體做培養對象。其次可以通過減少換水,減小水流,增加光照甚至采取24小時光照來促進發色。至於傳統的采用蝦和蜈蚣等食物促進發色,在優秀的血統面前已經變得微不足道。不過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保證龍魚健康成長,龍魚發色肯定會更優秀。4-5歲的成龍基本達到性成熟以後,才達到最佳發色期。龍養到4年以後,體形大多在60厘米以上。很大的個體在水族箱狹小的飼養環境裡就不太容易做到瞭。但是你不要以為它已經停止瞭生長,隻是生長已經比較遲緩而已。如果能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快養的成功者瞭。

  慢養:

  1、選型:在骨子裡我是不支持紅龍慢養的。但是在失去慢養雕琢過背的機會之後,也隻有選擇紅龍來品評一下慢養的味道。提到慢養大傢總會遐想到龍魚專賣店裡那些大眼碌碌,明顯厚道的個體,好像慢養就是慘無人道的。是商傢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手段。其實真正的慢養高手是在雕琢一件工藝精品。隻要適得其法,必得飼養精髓。在選材上如果把一隻隆胸弓背的上乘個體細加雕琢,塑造成一隻體態婀娜的個體,無疑浪費瞭一隻優良的個體。好像受到傳統過背慢養的影響,我相信一隻鈍頭型或者平頭型紅龍選擇慢養更有韻味。當然大多數愛好者並不加以選擇,一味選擇快養或者慢養。就像是選擇舉重運動員和跳水運動員,量材選用方是上策。一般參加龍魚大賽的中龍在35-40公分,身體周正,發色渾厚,體態端莊,完全和快養是另一種韻味,一般是慢養的傑作。

  2、塑形:慢養是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真正的慢養高手拿捏準確,雕工細膩,塑造個體標致而不瘦弱,無厚道表現,適度控制龍魚生長,主要追求細節刻畫。我有幸第一次養龍就體驗瞭慢養的奧妙。一般龍魚慢養,多選擇延長換水周期老水飼養,靜水無水流。一般幼龍在小缸低水位培養,環境昏暗,食量投喂少而精。食物選擇基本以蝦和昆蟲做主食。有些高手甚至把慢養的龍魚每個周期生長的尺寸限制瞭標準。你可以看到有些發色優秀的個體在25-30公分之間,鰓部發色厚重,仔細觀察背鰭和臀鰭的黑影線已經基本退去,隻在背鰭和臀鰭的末梢有些許的痕跡,5排鱗片邊緣底垢已經退去,6排已經亮框。實際年齡已經接近一歲半左右。如若快養個體已經接近45公分左右。那麼是不是這種慢養的個體在這個階段采取快養,就不會明顯增長,恢復快速成長呢!實踐證明這個年齡段的慢養個體,采取快養一年以後,體形基本恢復,沒有大的影響。一般在30公分以前每天隻喂1餐,每餐5分飽左右,中龍以後甚至還要減量。有些龍魚賣場長期以昆蟲為主食,龍魚飼養緩慢,但是慢養不能過度,過度控制生長,會造成眼睛比例失調,明顯大眼碌碌。厚道明顯,錯過兩年的最佳生長期以後,要想達到一定的體型就有難度,已經是老頭龍。如此作界定為殘忍也不為過。

  3、促進發色:慢養發色相對比較厚實,由於人為控制生長速度,使得色素層堆積更厚重,最初在鰓蓋A字區周圍,優秀的個體初期發色就有厚重的表現。發色面積不大,卻感到厚積薄發,呼之欲出。完全不同於快養那種淡淡的感覺。這種初期的成就感就是慢養最大的欣喜。第一框發色開始以後,才能真正體驗到慢養的妙處所在,由於生長速度緩慢,新陳代謝降低,色素層基本都堆積在第一鱗框邊緣,框線分明,由此加重瞭整個鱗片的層次感。這種感覺在快養的個體很難體驗到,由於快養生長速度加快,色素層被明顯拉薄,色素帶加寬,沒有明顯邊界。鱗框層次模糊。立體效果差。雖然框的粗細基本有血統決定,但在龍魚飼養的某一個時期,體驗到這種細框的感覺,依然讓人回味無窮。實踐證明慢養的龍以昆蟲類比如蟋蟀、蜈蚣、蟑螂、蠍子為主食配合喂蝦效果很好。究其原因是否是食物的因素還是生長緩慢的因素,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考證。但慢養不可過度,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任何飼養方式都不可取。健康的龍魚才是美麗最基本的保證。

  在快養和慢養之間詮釋瞭不同的飼養理念。我們在體驗之中領略瞭龍魚的無盡魅力。 (圖片來源:PConline攝影部落)

1回頂部

    

  快養:

  1、選型:相信體驗一隻70公分以上的紅龍暢遊在水族箱裡的感覺,是每個龍魚愛好者都渴望的。除去自身遺傳基因的問題,在飼養的細節上做足工作,才能使得你的理想得以實現。傳統的鈍頭型的紅龍目前已經不多見,在久負盛名的銘龍代表中以紅外線的F2為代表,這種傳統的血紅龍身形在水中遊弋如同潛水艇版威武氣勢。但就目前的流向趨勢而言翹頭寬身大後三鰭似乎受到更多的紅龍迷的喜愛。傳統的銘龍似乎是以洛賓的李美特為代表。那麼根據自己的喜好在15公分左右的幼龍裡面選擇自己喜歡的個體作為培養對象。

  在選擇快養的個體上,不要選擇中龍作為培養對象。大多數亞成龍在水族專賣店或多或少會控制生長,滿足提早發色的需要。因此體長15厘米左右,背鰭和臀鰭上黑影線比較分明,相互對稱,四排的底垢尚未褪盡,一般也就是5-6月的年齡,是最佳的年齡段。有些個體,後背明顯隆起,有些許福龍的感覺,是候選體形培養的優秀個體。當然在鱗框亮度和各鰭搭配的比例上要適中,做到兼顧整體美感,幼龍挑選是門高深的學問,多學多練才是上策,沒有捷徑。未來具有優秀的發色和完美的體形完全是兩碼事。

  2、塑形:快養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往往認為隻要大量足額投喂,就能滿足快速生長。殊不知龍魚飼養是一項兼顧飼養技巧、營養知識、水質知識甚至龍魚心理學知識的系統工程。在龍魚的不同生長階段都需要不同的飼養技巧和策略。對於喜歡快養的人來說,往往更註重龍魚氣勢的培養。這種飼養手法相對慢養更粗曠一些,隻要你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理想的水質條件,較大的沖浪水流,適度的高溫,以及豐富的營養,選擇有利於成長的食物,比如魚蝦,泥鰍,青蛙。並且建立具有競爭機制的飼養環境,以及保持一定頻率的換水。來刺激新陳代謝,促進生長並且能夠忍受住長期慘淡的發色表現,培養一條霸王龍相對容易做到。但是你要明白霸氣和臃腫完全是兩個概念。稍微疏忽一些,往往就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標準。其實飼養過程中魚與熊掌很難兼得,快養稍微過度就會給人造成臃腫的感覺,因此即使再粗放的飼養手法,也應該有雕琢的一面。細微之處見真功。

  一般在30厘米以前的幼龍階段要足額投喂,打開胃口以後就為後期發展鑒定瞭基礎。要想讓一隻龍在這個階段長期保持良好的食欲是很容易做到的。保證其實現的條件就是老生常談的穩定環境和良好水質條件。在30厘米以後快養的人一般不註重發色,大多數龍在這個時期出現發色的情況,快養的龍由於快速生長的緣故,色素層明顯變薄。我主張即便是快養也應該適度,這個階段過度的投喂會造成肥龍。造成體形變形,完全失去美感,這是快養的失敗。在45公分以後,即使再提供大量的食物,龍魚的生長也明顯趨於遲緩,因此即便是采取快養的手法,過度的投喂在此階段也沒有意義。一般采取快養的龍飼養一年,年齡接近一歲半左右,能長到接近50厘米,已經是不錯的成績瞭。

  3、促進發色: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似乎快養發色慘淡是公認的。這種觀念也深深刻畫在我的腦海裡,我甚至一度認為快養的龍發色一定不會很優秀。這種觀念被臺灣龍友sgky2先生培養的VIP天皇巨星所改變瞭。看到他的龍碩大的軀體,鮮紅的體色,確實是快養的極品。那麼該如何促進快養的龍發色呢!首先需要有優秀的遺傳基因,這才是發色最根本的保證,至於食物增色,環境誘色隻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可以肯定的說,發色優秀的個體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你慧眼識寶,挑選到優秀的個體做培養對象。其次可以通過減少換水,減小水流,增加光照甚至采取24小時光照來促進發色。至於傳統的采用蝦和蜈蚣等食物促進發色,在優秀的血統面前已經變得微不足道。不過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保證龍魚健康成長,龍魚發色肯定會更優秀。4-5歲的成龍基本達到性成熟以後,才達到最佳發色期。龍養到4年以後,體形大多在60厘米以上。很大的個體在水族箱狹小的飼養環境裡就不太容易做到瞭。但是你不要以為它已經停止瞭生長,隻是生長已經比較遲緩而已。如果能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快養的成功者瞭。

2回頂部

  慢養:

  1、選型:在骨子裡我是不支持紅龍慢養的。但是在失去慢養雕琢過背的機會之後,也隻有選擇紅龍來品評一下慢養的味道。提到慢養大傢總會遐想到龍魚專賣店裡那些大眼碌碌,明顯厚道的個體,好像慢養就是慘無人道的。是商傢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手段。其實真正的慢養高手是在雕琢一件工藝精品。隻要適得其法,必得飼養精髓。在選材上如果把一隻隆胸弓背的上乘個體細加雕琢,塑造成一隻體態婀娜的個體,無疑浪費瞭一隻優良的個體。好像受到傳統過背慢養的影響,我相信一隻鈍頭型或者平頭型紅龍選擇慢養更有韻味。當然大多數愛好者並不加以選擇,一味選擇快養或者慢養。就像是選擇舉重運動員和跳水運動員,量材選用方是上策。一般參加龍魚大賽的中龍在35-40公分,身體周正,發色渾厚,體態端莊,完全和快養是另一種韻味,一般是慢養的傑作。

  2、塑形:慢養是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真正的慢養高手拿捏準確,雕工細膩,塑造個體標致而不瘦弱,無厚道表現,適度控制龍魚生長,主要追求細節刻畫。我有幸第一次養龍就體驗瞭慢養的奧妙。一般龍魚慢養,多選擇延長換水周期老水飼養,靜水無水流。一般幼龍在小缸低水位培養,環境昏暗,食量投喂少而精。食物選擇基本以蝦和昆蟲做主食。有些高手甚至把慢養的龍魚每個周期生長的尺寸限制瞭標準。你可以看到有些發色優秀的個體在25-30公分之間,鰓部發色厚重,仔細觀察背鰭和臀鰭的黑影線已經基本退去,隻在背鰭和臀鰭的末梢有些許的痕跡,5排鱗片邊緣底垢已經退去,6排已經亮框。實際年齡已經接近一歲半左右。如若快養個體已經接近45公分左右。那麼是不是這種慢養的個體在這個階段采取快養,就不會明顯增長,恢復快速成長呢!實踐證明這個年齡段的慢養個體,采取快養一年以後,體形基本恢復,沒有大的影響。一般在30公分以前每天隻喂1餐,每餐5分飽左右,中龍以後甚至還要減量。有些龍魚賣場長期以昆蟲為主食,龍魚飼養緩慢,但是慢養不能過度,過度控制生長,會造成眼睛比例失調,明顯大眼碌碌。厚道明顯,錯過兩年的最佳生長期以後,要想達到一定的體型就有難度,已經是老頭龍。如此作界定為殘忍也不為過。

  3、促進發色:慢養發色相對比較厚實,由於人為控制生長速度,使得色素層堆積更厚重,最初在鰓蓋A字區周圍,優秀的個體初期發色就有厚重的表現。發色面積不大,卻感到厚積薄發,呼之欲出。完全不同於快養那種淡淡的感覺。這種初期的成就感就是慢養最大的欣喜。第一框發色開始以後,才能真正體驗到慢養的妙處所在,由於生長速度緩慢,新陳代謝降低,色素層基本都堆積在第一鱗框邊緣,框線分明,由此加重瞭整個鱗片的層次感。這種感覺在快養的個體很難體驗到,由於快養生長速度加快,色素層被明顯拉薄,色素帶加寬,沒有明顯邊界。鱗框層次模糊。立體效果差。雖然框的粗細基本有血統決定,但在龍魚飼養的某一個時期,體驗到這種細框的感覺,依然讓人回味無窮。實踐證明慢養的龍以昆蟲類比如蟋蟀、蜈蚣、蟑螂、蠍子為主食配合喂蝦效果很好。究其原因是否是食物的因素還是生長緩慢的因素,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考證。但慢養不可過度,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任何飼養方式都不可取。健康的龍魚才是美麗最基本的保證。

  在快養和慢養之間詮釋瞭不同的飼養理念。我們在體驗之中領略瞭龍魚的無盡魅力。 (圖片來源:PConline攝影部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