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星期四

10_苤瑰6棒滖_



10歲陳小豪6次轉學記


















10歲陳小豪6次轉學記






圖為兩個孩子在新橋少年活動中心玩耍。該中心位於番禺,由一個立足打工者社區、關註流動兒童發展的NG O組織打理。南都記者馮宙鋒實習生林宏賢攝

又是一年開學時。北京市30多所打工子弟學校遭遇關停強拆,讓外來工子弟上學話題成近期輿論熱點,也讓廣州打工子弟學校有“唇亡齒寒”之感。

華南師范大學學者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底,共有51萬外來工子女在廣州接受義務教育,他們中大部分入讀外來工子弟學校和其他類型的民辦學校,而入讀公辦學校的僅占四成。這些外來工子弟學校的現狀如何?外來工子女在廣州上學還好嗎?在番禺試點推行的積分入學政策一年後成效如何,能否真正有效緩解外來工子弟入學困境?

在開學前夕,南方都市報記者調查走訪瞭廣州市多傢打工子弟學校和招收外來工子女的公辦學校,試圖瞭解這些“不一樣的學校”和“一樣的孩子們”。

2001年1月出生的陳小豪(化名)是外來工老陳的第四個兒子。今年10歲,因為父親的工地項目經常換地方,也因為種種不可知的因素,包括學費,包括成績,甚至學校倒閉,剛讀完小學4年級的他,已經轉瞭6次學。因為經常轉學,兒子成績越來越不好,老陳覺得自己對不起兒子。而對陳小豪來說,他已經習慣瞭不停地換“新”學校。

已經“習慣瞭”的新學校

下4樓再爬上5樓到教室找班主任報到,老陳不忘讓小豪背著書包“做個樣子給老師看”。老爸去找班主任咨詢的間隙,小豪站在走廊上隔著玻璃對著校園發呆。

“又認識新同學,會緊張嗎?”

“不緊張,習慣瞭。”

8月31日下午4點,即將升5年級的小豪拿著戶口簿和租房合同,穿過東圃某城中村去復印報到需要的復印件,他剛轉瞭學,第六次。

城中村好多住戶都在搭建樓房,小豪低著頭走在遍地沙土水泥的路上,對新學校和新同學並沒有特別的期待。

“轉到新學校,有什麼新計劃嗎?”他沉默瞭一陣,搖搖頭,“將來畢業瞭,想做什麼工作呢?”“不知道……什麼地方要我就去什麼地方工作唄。”

回到傢,51歲的老陳已經收拾好瞭小豪的行李———涼席、被褥和“奧特曼”書包,帶他打車去學校報到。

為瞭找學校,老陳跑遍瞭東圃和番禺的民辦學校。番禺一傢民辦學校的學費一年要6萬,他付不起。明珠學校相對師資和教學硬件還不錯,實驗班一年學費才1.1萬元,住宿和夥食,另外有校車一周接送。但是學校要求手續齊全,要有轉學證明。

離開學還有3天,老陳急壞瞭,上一所學校負責檔案證明的老師手機關機,可能已經辭職瞭。他最後找到一個熟人,從汕頭老傢的一所小學蓋瞭幾個章快遞回來,終於搞定瞭轉學證明。

熙熙攘攘的校園,班級名單貼在公告欄。教學樓的走廊上,各個班的班主任都在教室門口等待學生報到登記。

拎著小豪的行李,老陳氣喘籲籲地爬瞭好幾層樓梯,學生宿舍的景象讓他有點意外,一個宿舍12個人,上下鋪的木床吱呀搖晃,其中1張床板的床梁是斷的,衛生間門的門鎖即將脫落,空調的電插口沒接電線,屋頂2盞風扇失蹤瞭一個。

下4樓再爬上5樓到教室找班主任報到,老陳不忘讓小豪背著書包“做個樣子給老師看”。老爸去找班主任咨詢的間隙,小豪站在走廊上隔著玻璃對著校園發呆。

“又認識新同學,會緊張嗎?”

“不緊張,習慣瞭。”

報完名,本應該讓小豪一個人回宿舍,老陳突然又想到忘記帶毛巾,還是決定把小豪帶回傢,“反正宿舍那麼熱,空調也沒辦法用,今天晚上先回傢,明早我再送你來學校吧。”

爸爸的車禍和轉學

給孩子換瞭新環境,老師講課都用汕頭方言,讀一年級的小豪和讀初三的二哥小武之前在廣州聽的是白話,回到汕頭倒成瞭聽天書,加上陌生的環境,他們的成績直線下降。

老陳一傢籍貫汕頭潮陽,1990年他帶著妻子和孩子們來到廣州打工。

當時在白雲區工地打零工的老陳,一傢人住在竹竿和油佈搭建的小窩棚裡,夏天天氣熱,油佈卷起來透氣,蚊子會成群飛進來。

孩子們就在小窩棚裡長大,每隔幾個月,一個工地的活兒幹完瞭,孩子們就幫忙收拾衣服卷起油佈搬傢到另一個工地。

雖然條件艱苦,孩子們在民辦學校學習都很刻苦,考試總是90多分,開傢長會,老師都會讓老陳先走,因為他的孩子讓人放心。

2007年的一天,老陳開摩托過馬路時不慎被一輛汽車撞飛,醒來後,肇事車輛已經逃逸。去到大醫院打聽手術費要1萬塊,“當時很窮,搜遍瞭全傢隻有300塊錢,”打聽到老傢醫院手術費才6000多,老陳決定回老傢手術養傷,妻子要照顧他也要回去,當時大兒子已畢業在學修車,老二老三還在讀初中,小兒子還在讀幼兒園,無奈之下,他讓妻子給孩子們辦瞭轉學,回瞭老傢繼續讀書。

給孩子換瞭新環境,老師講課都用汕頭方言,讀一年級的小豪和讀初三的二哥小武之前在廣州聽的是白話,回到汕頭倒成瞭聽天書,加上陌生的環境,他們的成績直線下降。

小武沒考上高中,開始瞭打工生涯。“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換瞭陌生的環境,其實也不是孩子的錯。”老陳覺得是自己運氣不好,連累瞭孩子們。

住校的苦惱

老陳感嘆,“在廣州奮鬥瞭20多年,連個廁所都買不起,卻舍得花幾萬塊給孩子去讀書,結果成績就那個樣子,哎,不過是傢長花錢買個安慰。”

再開學前,老陳給小豪轉學回瞭廣州,在東圃小學讀一年級下學期。因為成績沒有起色價格又貴,小豪在東圃小學隻呆瞭半年,2年級他又轉到瞭東泰小學,也是全托住校。

老陳解釋,他隻有小學文化,妻子大字不識一個,每次老師都要傢長檢查作業簽名,“我自己都不知道他寫的對不對,這個名,簽也不是不簽也不是,幹脆交給老師吧。”住校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不能玩電腦。

與同齡的小朋友一樣,小豪出生在幸福的時代。6歲就買瞭100多塊的溜冰鞋,8歲還買瞭滑板,在客廳裡,暑假養得胖胖的小豪瀟灑地展示瞭他的滑板技術,5米不到的客廳,輕松轉身。他也愛看日本卡通、更會玩網頁遊戲。老陳作為一個高齡父親,對小豪的電腦癮束手無策。

住校瞭,學校沒有電腦,老師管著,老陳覺得還放心一點。

住校當然也會有問題。有一次,學校的老師找老陳投訴,說小豪不聽話,老陳很驚訝,小豪平時很乖,怎麼會不聽話呢?“他半夜總是跑到隔壁同學的房間,叫他回去也不回。”老陳問小豪之後才得知,晚上同學睡著的時候,生活老師會偷偷把房間的空調關上,他熱得睡不著,而隔壁同學那間還開著空調,他就跑過去睡瞭。

在學校裡,住校生還會遇到“中午吃剩的飯晚上繼續吃”的情況,有一次媒體記者前去學校采訪,當著老師的面,有個學生直接跟媒體說當天吃的是前一晚的剩飯,“那個老師當著記者面就狠狠踢瞭他一腳。”

老陳感嘆,“在廣州奮鬥瞭20多年,連個廁所都買不起,卻舍得花幾萬塊給孩子去讀書,結果成績就那個樣子,哎,不過是傢長花錢買個安慰。”

轉學去湖南,“連A BC都要忘光瞭”。

學校總是不給傢長寄成績單。“催瞭幾次,那邊總在打馬虎眼。”老陳推測估計是他成績不好,學校怕傢長發現之後會轉學所以不寄成績單。2011年初過春節,老陳發現小豪的英語差得離譜,“別說單詞,連A BC都要忘光瞭。”

2009年,老陳接瞭一個在湖南長沙的建築項目,要經常呆在湖南,他住的賓館樓下剛好有一傢“中南文武學校”,非常喜歡成龍的小豪又想練練武術,老陳便給小豪辦瞭轉學。

小豪在湖南讀書這2年,吃瞭不少苦,老陳說,送到學校是個小胖子,2010年回到廣州的時候“瘦瞭10多斤,簡直皮包骨”。沒有暑假,寒假隻放10天。每天早晨跑操、上午上文化課,下午下瞭課練武術,晚上吃完飯還練武術。宿舍沒空調,“夏天的時候,哪間屋地板涼我們就去哪個地板上面睡。”冬天很冷,他的手腳生瞭凍瘡。

忙完項目,老陳偶爾會去學校看望一下,看瞭就心疼。每次從廣州上去湖南,都要帶個千把塊,給老師買點禮物,給小豪買點東西,回來就花完瞭。2009年底過春節,老陳坐高鐵去把孩子接回廣州,讓他好好吃瞭幾天。

到瞭2010年,老陳在長沙的項目基本結束瞭,可是孩子在那邊上學,對他的學習情況很關心,但是學校總是沒有給傢長寄成績單。“催瞭幾次,那邊總在打馬虎眼。”老陳推測估計是他成績不好,學校怕傢長發現之後會轉學所以不寄成績單。2011年初過春節,老陳發現小豪的英語差得離譜“別說單詞,連A BC都要忘光瞭。”

怎麼辦?轉學。

再回廣州老師罷課瞭

學校連續3個月沒給老師發工資,好一點的老師紛紛離職,學生們的課都沒人上。“外來工子弟能讀得起的民辦學校,都是要賺錢的,你說好壞?其實都差不多。”跟多所民辦學校打過交道,老陳儼然成瞭民辦學校專傢。

2011年春節寒假過後,小豪轉到廣州天河區的博雅小學。轉學倒挺容易,也沒要轉學證明,交瞭錢就可以報到。老陳又比別人多交瞭1000多元讓小豪讀瞭實驗班。

小豪在這裡遇到一位積極負責的陳老師,半年不到,他的成績就有瞭提升,在學校他還參加瞭很多文藝活動,吹號跳舞都很出色。老陳感慨萬分“終於找到一傢放心的學校瞭”。

好景不長,博雅學校的老師竟然罷工瞭,學校連續3個月沒給老師發工資,好一點的老師紛紛離職,學生們的課都沒人上。“外來工子弟能讀得起的民辦學校,都是要賺錢的,你說好壞?其實都差不多。”跟多所民辦學校打過交道,老陳儼然成瞭民辦學校專傢。

老師和班裡的同學都走瞭,在陳老師的建議下,老陳開始給小豪找新的學校。

公辦學校太難進,除瞭贊助費還有中介費,“有個朋友找瞭個中介人,給瞭2萬中介費也沒辦成,最後把孩子上學耽誤瞭。”讀民辦學校,學費一年至少一萬多,對收入不穩定的老陳來講,並不輕松,總是為找學校東奔西走,老陳忍不住嘆氣:“外來工傢長真的好難,太難瞭,特別難……”

在網上搜瞭好久,還去番禺咨詢瞭幾傢外來工子弟學校,“有些學校又小又破連操場都沒有,有些又太貴,動輒半年就要3萬。”對著某所一年收6萬塊學雜費的學校招生老師,老陳上前質疑:“你們為什麼收那麼多錢呢?難道你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績都很牛,都能讀重點中學嗎?”年輕的女老師應對自如:“衡量教育質量高低,不能隻看考試成績,分數能代表一切嗎?我們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全面發展,提高的是綜合素質。”

老陳笑笑轉身離開。在他看來,衡量學校好壞的標準還是學習成績,還有2年就要升初中瞭,他的小豪再也折騰不起瞭。

幾經考慮,老陳決定讓小豪轉入讀規模相對較大,學費又不會太貴的明珠學校。

老陳也不知道,這次給兒子轉學,是不是最後一次。

2007年之前

廣州讀幼兒園

2007年9月1日

-2008年1月汕頭潮陽某小學

2008年3月

-6月廣州市天河區東圃小學

2008年9月

-2009年6月廣州市天河區東泰學校

2009年9月

-2011年1月湖南省寧鄉縣中南文武學校

2011年3月

-6月天河區博雅學校

2011年9月

廣州東圃鎮明珠中英文學校

NGO視角:“他們很少能在廣州讀到高中”

番禺區新橋少年活動中心是一個立足打工者社區、關註流動兒童發展的N G O組織。成立一年八個月,中心志願者見證著打工者子女的成長,也看著他們的來來去去。最讓志願者焦慮的是,迄今為止,社區附近還沒有孩子能在廣州呆到高中階段……

中心每年開設四期活動,其中兩期為寒暑假冬、夏令營活動,另兩期則安排在開學期間,為流動兒童提供課外學業輔導以及課外活動。輔導時間一般為下午放學後到晚上8點多,志願者主要由來自大學城的學生組成。趕來報名的傢長們正是在附近居住打工的外來務工人員。

剛剛來到中心的小朋友賴曉彤還是開口瞭。她告訴駱紅梅,很想念剛剛回傢的姐姐。曉彤媽媽告訴駱紅梅,大女兒今年升六年級,原來和小女兒一起在新橋小學讀書,但考慮到升學問題,今年開學前就送回老傢,如果在廣州升初中,要交贊助費好幾萬。

活動中心有一張黑板報,上面留下的是曾經在這裡呆過的孩子的笑臉。

統籌:南都記者 王震華 劉黎霞 零振斌

采寫:南都記者 靳穎姝 (微博)郭炳朋 張俊傑 劉黎霞 實習生 匡小穎

攝影:南都記者 馮宙鋒 張志韜 實習生徐敏 林宏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