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星期二

奾肅※厜曇嬡§掖摽腔笢椅囡繚



尚德千萬“詐捐門”背後的中國企業慈善路


















尚德千萬“詐捐門”背後的中國企業慈善路






這場“戰爭”裡,註定沒有贏傢。

2011年8月初,羅凡華——前中國版權協會教育委員會秘書長 (已被免職),實名舉報無錫尚德公司“詐捐”。此後,前執行方北京中育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和北京中育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被指變賣捐贈物資獲利,而中國慈善總會更因監管不嚴成為眾矢之的。

這次風波的核心是一個名為“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的競賽類活動,其宗旨為普及知識產權教育、實施國傢知識產權戰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宗旨,從2007年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五屆。

無錫尚德早在2008年就與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進行商業合作,2009年更以捐贈形式連續參與第三、四、五屆賽事,向賽事組委會捐贈器材,並且向參賽學校實施定向捐贈。對於無錫尚德的加入,賽事主辦方中國教育學會、中國版權協會、中華商標協會在8月15日的聯合聲明中明確寫道:“促進瞭大賽活動的快速發展”。

在無錫尚德深度參與此活動後,“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在四年間,參賽人數擴大瞭75倍。

2008年,第二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選拔階段的參賽人數為2萬人,2009年躥升至10萬人。隨後,2010年第四屆賽事和2011年第五屆賽事的參賽人數分別達到100萬人和150萬人。

這是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最輝煌的時刻。但是,其內部的裂痕與矛盾在輝煌背後開始顯現。

此時,羅凡華向媒體爆料,無錫尚德利用賽事詐捐的醜聞。

羅凡華堅稱,無錫尚德對捐贈物資——價值1500萬元的1700千瓦太陽能電池組件——非法轉移至非受贈方北京創新中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並且非法藏匿捐贈物資,企圖銷售,實施詐捐。

成也公益,敗也公益。

面對媒體的質疑和公眾的叩問,賽事的品牌影響力和公信力面臨空前考驗。就連賽事主辦方之一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永福也不得不表示:“如果一切事情調查屬實,確實會對大賽的品牌產生不好的影響。”

利潤320萬的“公益”活動

從成立伊始至今,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的活動性質始終懸而未解?

2008年11月24日,主辦方之一中國教育學會在發給中華慈善總會的商請函中表示,這是“一項公益活動”。 2011年8月24日,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永福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大賽是公益性質的活動,定位是公益的。主辦方不收取任何好處,也不向參賽學校收取費用。”

但是,羅凡華卻對本刊堅稱賽事從未“公益”過。“活動創辦以來,我一直擔任大賽組委會主任,負責賽事的具體工作。這個賽事就是定位經營性的。如果這個活動定位在公益層面上,它沒有持續發展性。如果定位在商業活動上,它具有持續的自我循環能力。”

羅凡華自稱是大賽的創始人,大賽之所以會有“公益”的光環,最早是出於公眾對大賽接受程度的考慮。

“考慮到由一個大組織、特別是公益性質的社會組織來主辦活動,在中國比較容易操作。所以,才找到社會組織聯合主辦。”羅凡華說。於是,2005年,羅凡華聯合中國科技基金會舉辦瞭首屆中國青少年高士其創新大賽。而這正是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的前身。

2006年,第二屆中國青少年高士其創新大賽新增中國教育學會為主辦方。2007年,該大賽規格全面升級,不僅主辦單位改變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傢知識產權局以及中國教育學會,而且名稱也變更為“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國字頭”的標簽大大增強瞭活動的官方色彩。隨後,2008年第二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的主辦單位變更為中國教育學會、國傢工商總局商標局、中國版權協會。從2009年至今,該賽事的主辦方一直固定為中國教育學會、中國版權協會、中華商標協會。

官方色彩迎合瞭社會心理,讓主辦方對外以“公益”自居。事實上,這種“公益”難以經得起現實的檢驗。

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每年都向進入總決賽的參賽學校收取參賽費。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李加銀老師告訴記者:“大賽組委會會向參賽學校收取的參賽費分為兩種:向參賽學生收取每人1380元的參賽費,向帶隊老師收取每人1680元的參賽費。”

羅凡華算瞭一筆賬,以2011年第五屆賽事總決賽3200人的規模為例, “1380元參賽費中,每位學生的食宿費不足300元,即使加上交通接送費用,可能也最多400元。每人的毛利潤就是近1000元,今年賽事的毛利潤高達320萬。”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認為:“根據賽事成本收取一定費用是合理的,但是成本很難界定。如果利潤過高,這就有問題瞭。”

不僅如此,主辦方還向執行單位收取管理費用,這看起來就有些本末倒置瞭。楊團認為:“一般情況下,主辦單位委托執行單位操辦活動,隻會向執行單位付費。若執行單位反過來向主辦單位付費,這就是一個買賣,用權力換錢。”

北京中育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中育”)一直是大賽承辦單位大賽組委會的授權機構,事實上等同於大賽的實際執行方。

但是,在北京中育的工作電子郵件中可以看到諸如“中國教育學會管理費用問題,待中育與中國教育學會簽訂合約後,新公司再與中育簽訂管理費合同”、“ 補充瞭大賽本年度需繳學會管理費用20萬元”等字句。

正是這種似是而非的定位為賽事未來的發展埋下瞭深深的隱患。

從贊助到捐贈

有一點不容質疑,由國傢機關或者社會組織擔當主辦方為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創造瞭巨大的資源。

以首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為例,主辦單位中國教育學會和國傢知識產權局以紅頭文件形式向各地教育學會、知識產權局、中小學校及相關單位發工作函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通知參賽事宜。

這種特殊的方式極大地保證瞭賽事的推廣效果,許多企業聞風而至,無錫尚德就是其中一傢。

2008年,無錫尚德副總裁解曉南與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組委會進行瞭接洽。據羅凡華回憶,“當時,無錫尚德有一個國內發展戰略,認為未來太陽能市場在中國。大賽正好可以滿足無錫尚德的發展要求。同時,大賽也可以通過無錫尚德獲得相關器材,用於比賽。”

於是,雙方很快地達成協議。無錫尚德以80萬元現金和40萬元太陽能器材贊助第二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作為回報,無錫尚德獲得本屆賽事的獨傢冠名權以及其他多項商業權益。

不過,雙方的合作遠遠沒有止步於贊助,而是圍繞公益玩瞭一次“變臉”。

2008年11月,解曉南與賽事組委會以及北京中育展開瞭洽談。在這次洽談上,羅凡華透露:“解曉南在北京皇傢大飯店向北京中育總裁王偉提出設法開具具有慈善免稅功能的發票。隨後,王偉請中國教育學會協助。”

楊團認為:“企業喜歡以慈善的方式參與活動是因為慈善有權,他們可以通過慈善獲得好處,可以獲得免稅發票,也可以獲得公益的名譽。”

不過,羅凡華認為無錫尚德的好處遠不止這些。羅凡華表示:“除瞭少繳稅、核銷經營成本,無錫尚德還可以通過大賽處理一些殘次品。”

對於無錫尚德要由贊助改為捐贈的要求,郭永福表示:“大賽需要很多器件、設備。既然無錫尚德有意願捐助,有利於活動開展,所以我們就支持這個動議。”

於是,2008年11月24日,中國教育學會兩份簽發文件:《關於邀請作為‘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中國百萬青少年綠色創意萬裡行活動’支持單位的商請函》和《關於支持捐贈活動的商函》。這兩份文件的重點就是,把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描述為公益活動,並且邀請中華慈善總會作為賽事的支持單位,提出無錫尚德通過該會向賽事捐贈太陽能器材的請求。

2009年1月5日,中華慈善總會復函,同意作為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的支持單位。就這樣,無錫尚德的身份發生瞭徹底改變——從賽事贊助商轉變為賽事捐贈者。其參與方式變為:捐贈器材,不捐贈現金。

“變味”的證明

作為捐贈者,無錫尚德對大賽的捐贈呈現一條逐年遞減的拋物線:2009年,無錫尚德向賽事組委會捐贈總價值為3200萬元的太陽能器材;2010年,無錫尚德捐贈總價值為1600萬元的器材;2011年,無錫尚德捐贈總價值為1500萬元的器材。這與逐年擴大的賽事規模形成鮮明反差。

不僅如此,雙方在捐贈器材的真實價值上產生瞭嚴重的意見分歧。中華慈善總會最早提出“捐贈物價值應該由物價部門開具相關證明。”

同時,羅凡華認為:“2009年,無錫尚德3200萬元捐贈器材中,尚德公司聲稱有200套太陽能發電站價值3000萬元。但是,200套電站實際價值隻在1000萬元以內。”

為此,羅凡華兩次向無錫尚德提出開具證明的相關要求。可是,無錫尚德表示物價部門無法辦理此事宜。

一次北京科技大學的展覽上,雙方就開具證明事宜發生瞭激烈爭吵。當時,羅凡華要求無錫尚德工作人員開具捐贈器材的價值證明,甚至在現場撥打瞭17個電話給不同政府部門咨詢如何開具捐贈器材的價值證明。

然而,這張由物價部門開具的證明始終沒有出現。羅凡華對無錫尚德的不信任由此發端。

其實,捐物一直是公益捐贈中最需要謹慎小心的一種形式。楊團表示:“因為不知道成本、不知道市場價格,很難對捐贈物資進行評估。”

值得玩味的是,羅凡華雖然不滿,但是始終沒有向相關部門進行通報,而是選擇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方式繼續與無錫尚德合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