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

蚐嶱宎狟俴ㄛ傖蚐隅陔秶褣家



油價開始下行,成品油定價新機制難產


















油價開始下行,成品油定價新機制難產






國際油價持續下行但價格仍高企,成品油定價新機制繼續“難產”

5月,國際油價持續下行,依照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內油價迎來瞭7個月來的首次下調。此前,2年多的時間裡,國際油價高低起伏,跌穿過80美元每桶也高漲至110美元每桶(WTI),傳聞已久的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始終未能出臺。

現在,國際油價開始下行,新定價機制依舊“無聲無息”。

新定價機制究竟為何如此難產?究竟何時是好時機?出臺後國內油價又是否能擺脫漲多跌少的“怪圈”?

5月10日,近7個月來國內油價首次下調。此次油價下調還要多謝歐美經濟不景氣。

調價前,歐債危機陰雲、歐洲和美國就業率下滑以及美國原油庫存創22年新高等一系列數據重壓國際油價,國際油價持續6個交易日下跌,紐約油價累計下跌9.35美元,跌幅達8.81%。

機制調整期待落空

國際油價看樣子還要經歷一段低潮期,但此前外界所期待的新定價機制依舊“無聲無息”。

5月11日,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紐約油價微跌0.98%,收於96.13美元每桶。國際油價看樣子還要經歷一段低潮期。不過此前外界期待的新定價機制卻並沒有同步推出,發改委對此也並未做出解釋。

所謂新定價機制,即相對於2009年1月1日實施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這一機制簡言之就是考慮國內石油公司的煉油成本,實現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有控制的接軌,並進一步明確提出,當國際油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變化率達到4%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就可以調整。定價機制實施的當年,國內油價也“反常”的頻繁調整共達8次。

不過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由於定價機制披露瞭價格調整的條件,加上調價周期相繼時間較長約為1個月,每次在調價之前,市場上就可形成預期,導致一些社會油商加強囤油,加劇供應緊張。此外,國內油價“漲多跌少”也逐漸顯現。統計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國內油價一共進行瞭18次調價,其中油價上調12次,下調6次。汽油累計上調4680元,下調1410元;柴油累計上調4450元,下調1400元。早在定價機制實現1周年之際,發改委在組織專傢研討時就已認識到這一問題,並表示未來將逐步完善定價機制,大方向即是要縮短調價的周期。

此後關於定價機制改革的更多細節不斷被披露出來,如調價周期將被縮短至10天,定價權可能被下放給石油公司,發改委將不再公佈價格調整改由第三方中立機構宣佈等等。截至目前發改委確認的僅有調價周期將會縮短這一項,並明確否定將定價權下放給企業。目前,目前定價機制調整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

油價太高致難產?

此前發改委曾表態稱“合適的時機”是在油價穩定或回落時,專傢們認為“目前油價過高”仍不是合適的時機。

最近一次發改委關於定價機制的描述是在3月29日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當時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明確表示,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思路是,縮短調價周期,更加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變化,增加定價透明度,關鍵是要保證中國能源安全和市場供應。而所謂合適的時機就是在油價穩定或回落的時候。

現在的油價算低嗎?為什麼非要低油價時才能推出新定價機制呢?

5月14日,紐約油價持續下跌1.35美元,報收於每桶94.78美元,跌幅為1.4%,創今年年內新低。持續蔓延上周的萎靡態勢。

“現在的油價水平還是很高的,要推出新定價機制很難,以前油價80美元的時候都沒推出,何況現在?”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認為,國際油價高是目前定價機制難以推出的最主要原因。“誰也說不好以後油價走勢,但現在這個水平還是很高的,短期跌到太低的可能性也不大。現在油價這個水平公眾都接受不瞭,更不用說以後加快上漲瞭。”

“新定價機制說白瞭,就是要徹底解決目前國內油價和國際油價不接軌的問題,發改委要推這個機制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時機選擇十分重要。” 國內能源專傢、國傢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如果在油價較高時推出,那就意味著國內油價將會加速上漲,顯然這是公眾難以接受的。政府也不可能讓機制一推出就讓它執行不下去。”

回顧這一年的油價,以WTI為例,2011年10月油價最低曾跌穿80美元,今年2月初最高曾漲至110美元,而就在3月下旬,油價還沖高到瞭每桶107.3美元,接近瞭2月年內最高水平。牛犁認為,今後油價下跌到80美元的可能性很小。

石油公司不願調整

目前國內外油價差價仍較大,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而言,石油公司不希望在這個水平上與國際接軌。

在上班族大黃的印象裡,國內油價自從改革以來跟漲不跟跌。“最讓人受不瞭的就是,國際油價跌瞭,中石化在香港的油價也跌瞭,內地就是按兵不動,發改委說國際油價變化率沒到4%。”

2011年8月10日凌晨香港下調汽柴油價格,汽柴油價格分別下調0.1港元和0.18港元,下調後,香港兩種汽油價格超級汽油及汽油每升分別為17.34港元及16.4港元,柴油每升11.6港元。當時國際油價連續3個交易日暴跌,但按照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國際三地原油價格變化率”仍保持在正向的1.7%左右,距離“負4%”甚遠,未能打開價格下調的窗口。

結果就是大傢看到瞭國際油價暴跌,香港下調油價,但國內按兵不動。

“實際上,漲多跌少讓發改委承受瞭很多壓力,這也是新定價機制要推出的原因,他們也想推出新機制擺脫輿論壓力。”牛犁分析表示,目前國內油價確實存在漲多跌少的情況,這也是確實由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不及時所導致的。但公眾往往對油價下調十分在意,其實在國際油價整體上漲的大背景下,及時完全地與國際接軌也就意味著上漲的頻率要遠高於下調,並不能解決“漲多跌少”的問題。

“新定價機制的根本就是要解決與國際不同步的問題,這實際上對石油公司最有利。對於普通公眾而言,完全接軌並不是一件好事。”

按照此前發改委披露的數據,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還與國際市場有約10美元以上的差距,簡單來說就是上次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北京油價8.33元/升時,應該調到9元/升左右才完全達到和國際同步。“以現在的水平,國內油價還要至少上調個七八次,國際國內才能同步。” 牛犁分析。

金銀島分析師韓景媛也表示,目前國內外油價差距仍較大,從石油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而言,石油公司也不希望在這個水平上與國際接軌。

通脹已不是攔路虎?

在今年CPI會不會繼續成為定價機制調整的攔路虎?國際油價是否會再漲?機制調整仍存在諸多憂慮。

實際上,除瞭公眾接受水平,CPI也是定價機制出臺的關鍵因素之一。

這幾年除瞭2009年CPI為負值,全年下降0.7%,2010年和2011年全年CPI漲幅分別達到瞭3.3%和5.4%。

作為工業生產的血液,油價上漲無疑將推高生產要素成本,對於CPI調控不利。

一位發改委內部人士表示,其實改革的方向早已明確,就是國際油價太高,推出之後,國內油價隻會漲的更頻繁,不利於抑制通脹。交銀國際分析師賀煒也認為,在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等要素成本已大幅上漲,如果再令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就會遭遇嚴峻挑戰,因此發改委對於時機選擇十分謹慎。

不過在宏觀經濟專傢牛犁看來,今年CPI已不會再成為定價機制出臺的攔路虎。“通脹現在已經完全不成問題,經濟增長已經放緩,CPI逐步回落,進入下行通道。最大的問題仍在於國際油價太高,盡管目前油價在跌,但是誰也說不準以後油價怎麼走,如果再加上地緣政治因素,伊朗再出問題,油價下滑是沒有可能的,簡單點說,現在已經是高油價時代,再往下跌到80美元都是不可能的。”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也有相同的擔心,“目前伊朗問題沒有解決,國際原油價格依然有大幅度上漲的可能,如果新機制推出,而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度上漲,消費者可能難以接受。”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新的定價機制杳無音信時,4月中旬證監會傳出消息,年內中國將繼美國、英國後推出第三個全球性原油期貨市場,以爭奪原油定價話語權。這似乎為打瞭死結的定價機制找到瞭出口。

對於這則消息,廖凱舜如此解讀,一旦中國能推出自己的原油期貨,未來定價機制或許可以參照國內價格而不完全是國際市場油價。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57%,中國原油進口量已占到全球新增產量的70%-80%。

不過也有觀察者對此並不樂觀。“中國原油市場高度壟斷,隻有幾傢石油公司參與,建立原油期貨市場的主體還難以保證,未來中國的原油期貨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全球很難說。此外原油資源是全球配置,不會因為中國是大買傢,國內接受水平不高國際油價就能降下來。”牛犁表示。

(新京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