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0日星期日

扦褪埏ㄩ墮妘娗惿8掩屜_善瞥呁1



社科院專傢:糧食補貼8千萬被盤剝到縣剩1千萬


















社科院專傢:糧食補貼8千萬被盤剝到縣剩1千萬






中國經濟周刊》最新封面

封面故事

“誰來養活中國?”1994年,美國學者佈朗提出的這個著名命題,就像是一個緊箍咒,時刻刺激著中國農業領域的從業者。

人與地的關系緊張,是中國農業的最大現實: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養活世界近1/5的人。

在幾代人的努力下,中國的糧食生產保持瞭快速增長。1978—2012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增長瞭93%。過去的9年,糧食生產的弧線始終上揚,如無意外,今年將會出現“十連增”的豐年奇跡。

然而,供給奇跡般的增長,卻仍然趕不上消費的增長。目前,中國基本糧食的自給率仍然在97%以上,但如果算上大豆,自給率則低於90%,而所有農產品的自給率大約維持在80%。

中國人正越來越養活不瞭自己:城鎮化促進瞭糧食消費數量和質量的增長;種糧利潤低,使得糧食主產區追求高度工業化和城鎮化的“GDP沖動”從未停止;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為中國糧食安全的最大威脅,耕地“18億畝紅線”難守;此外,耕地污染加劇、水資源短缺、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業人才流失和青黃不接等問題,直接危及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經合組織(OECD)6月初聯合發佈的《2013—2022 年農業展望》指出:“在經濟快速增長和資源有限的制約下,中國的糧食供應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依靠全球農業市場是一種方法,但要滿足每年超過6億噸的糧食需求,中國必須維持主要糧食作物的自給率。專傢指出,“基本的口糧如果有10%的不足,社會可能會出現動亂;如果有30%的不足,那就完全亂掉瞭。”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推進新型城鎮化,中國不能不將糧食和耕地作為根本來考量。

(註:本文所有統計均未含港、澳、臺地區)

糧食保障戰:

保供給,保耕地,保環境,保人才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郭芳 王紅茹 實習生 李雪 | 北京報道

5月末,從河南南陽開始,40多萬臺“鐵麥客”(小麥聯合收割機)轟隆隆地上路,一路向北開進,直至黑龍江的三江平原,大兵團作戰進行糧食收割。每年如此,一直持續到8月。

“40多萬臺‘戰車’調到那裡大兵團作戰,這個規模不得瞭。”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日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演講描繪到這一場景時,臺下的軍人羨慕不已,他們從未有機會指揮過那麼多的“戰車”,亦從未見過那樣恢弘的“作戰”場面。

指揮“作戰”的是中國農民,他們創造瞭中國自2004年開始的糧食產量九連增。1978—2012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從3.05億噸增加到5.9億噸,增長瞭93%。若無意外,十連增或將在今年實現。

“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我們的糧食年產量穩定在瞭1.1萬億斤以上,中國在生產能力的增長上是有把握的。”陳錫文說,這在過去難以想象。畢竟,關於饑餓的記憶,從未從與他同齡人的記憶裡抹去。

然而,即便是在豐收之年,以及糧食安全狀況最好的時期,陳錫文還是憂心忡忡地提醒:未來農業的任務仍將非常艱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